大连行
炎热的六月底,随同省科技厅协调处赵处长、陈处长等一行8人赴大连参加“2018中国海创周创业孵化峰会”。
对于大连这个久负盛名的海滨城市,心向往之,却还是第一次亲身到此。一下飞机就感受到海滨城市的凉爽,比武汉气温低了至少10℃。从火炉武汉到大连,第一感受就是气候宜人。
就在前往酒店的车辆上,打量着不宽但干净的车道、剪裁整齐的绿化带、远处错落有致的建筑,碧水与青山从车窗外掠过,这座城市给人的第二印象是精致、美丽。
会场设在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广场——星海广场,会议规格很高。国家政协副主席、科协主席万钢、国家科技部、人社部领导、辽宁省委书记陈求发、省长唐一军、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市长谭成旭出席会议开幕式,会议由大连市长谭成旭主持,万钢主席、辽宁省长等领导分别作了讲话。
会议规模也很大,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简称中国海创周)自2000年起已经举办了18届。今年是第19届,它从初始的地方性引才活动逐步上升为国家级引才平台。历年来共吸引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的3.3万余名留学生人员,与4.6万多家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合作洽谈,共创办企业4200余家,累计创造产值7350多亿元,已成为立足东北、服务全国的重要引才窗口。今年由科技部、人社部共同举办。
会议与我们孵化器公司密切相关的是中国海创周创业孵化峰会。与会的主持人和演讲嘉宾都是海内外创业创新的佼佼者。主持人是韵网(MIIN)创始人颜振军,演讲嘉宾分别是洪泰基金合伙人、洪泰智造工场创始人乔会君,“可穿戴计算之父”、梅塔公司首席科学家史蒂夫·曼恩,欧盟中小企业中心主任张建华,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等。他们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和心得。
印象最深的是厉伟的演讲。他爱好登山,曾登顶珠峰。他以登山来阐述创业:“只有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才能发现“无限风光在险峰”。最后总结:创业如登山,登山不易,创业亦艰。无论是登山还是创业,必须心怀敬畏,敬天、敬地、敬人、敬万物。登山需要征服的并不是高山,创业需要战胜的也不是竞争对手,真正需要征服的,是我们自己。
而我觉得最有收获的是两句话。
一句是洪泰智造乔会君的“相信一个并不客观存在但可以被创造的未来”,直击创业、创新灵魂。
另一句是欧盟中小企业中心主任张建华直指创业关键核心的一句自问自答:“创始人如何选择公司地点?”“便利的获取人才是关键!”
这两句话我回味良久,仍觉意犹未尽。
会场还契合本次峰会主题——“智能改变世界”布置了展厅。参展的产品以智能制造为主,有医疗机器人、学习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船舶、儿童智能保温杯、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智能孵化网络运营平台等。产品涵盖医疗、教育、农业、机械制造、网络科技等各个领域,令人眼界大开。
会议最后,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对创孵企业发展作了总结和建议:第一,提供优质服务是创业孵化载体建设的核心要素;第二,促进创新与创业有机结合,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第三,创新盈利模式,提升创业孵化载体营收能力。这些对于我们孵化器的发展方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会议之余,对大连特产——海鲜自然是品尝个够。对大连的第三印象:海鲜确实不错。但连吃几天,觉得人都一阵海鲜味。湖北人还是不能适应,特别是鱼米之乡长大的我不能特别适应。
三天的会议很快结束,感觉收获良多。三天来和省科技厅协调处(省孵化器管理处)领导及孵化器同行朝夕相处,进一步增进了感情,对国家、湖北省对孵化器的政策和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孵化器的发展进一步夯实了基础。再就是本次会议所接触的观念和产品也令人耳目一新,对孵化器的产业发展、未来方向也有了更高程度的认知。会议内涵还需要在今后进一步沉淀,将会议精神有效部分结合我们自身发展实际,让光电谷孵化器运营得更好,发展得更快!